逆流而进

Gatsby believed in the green light, the orgastic future that year by year recedes before us. It eluded us then, but that’s no matter — tomorrow we will run faster, stretch out our arms farther… and one fine morning —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 F.Scott 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

文/脉动

几乎每个中国学生都成长在一个时时与同龄人”比较”的环境中。

自出生开始,父母就开始拿自己的子女与他们的同龄人比较,似乎只有比别人更优秀,人生才会有价值。我们从小就被灌输长大要有所作为,要出人头地,然而却没有意识到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社会的精英,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要学的是照顾自己的小技能,继而生活独立,是读懂和接受自己,然后心理独立。目标远大的精英教育让一个民族失去平常心,把成功的定义变得非常狭隘,导致许多人一生都在挣扎,现实永远不如心中所期待的那样,终而郁郁寡欢。

与其用一生时间去拼命地学习各种技能,拼命地去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为什么不花点时间研究如何让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活得更幸福呢?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努力自生自灭,而是希望你用更平和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我不会否认资源配置者实力的强横,也无法否认利益交换的重要性。但这不代表Deal Maker就比专注技术的Geek要牛逼,也不是说在谈笑风生的管理者面前,研究近代史的历史学家就低人一等。有的人就是做不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不是他们不懂世界运行的规则,反而是他们太懂而且太认真了。”

如今,少年人都在努力。从小学就开始到各国游学、参加希望之星,进入中学后,加入各种学生团体,在学生会任职,穿着西装在模联、商赛的会场上自信的用流利的英语谈吐,有着超强的活动组织能力,通晓时政、经济,凭着这些拿着世界名校的offer……那种奋进的感觉似乎在说:25岁之前不成功你就没戏了。

大学是一座象牙塔,是步入成人社会之前最后的单纯,理应读读诗、画点画,培养些爱好才好。本科教育的目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健全的社会人。历史上那些大师,文学才子、科学家、艺术家 ,在他们十几岁、二十几岁时,一定不是忙着各种展示才艺、与社会接轨,他们大概是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里专注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学习,沉淀。他们,在我们这个年龄段时,也许从未考虑过什么是成功。年少有为真的很重要吗?

话说回来,现在年轻的亿万富翁越来越多,商学院的学生也的确需要洞察这个世界的细微改变以先发制人抢占商机。

可话又说回来,我曾经的政治老师曰:“我呀,最尊敬的就是儒商了。”

利益是经济学的核心,各个国家也为了抢夺资源而打得热火朝天,可我相信,它绝不是人类社会的核心,如果我们变成自私的利己主义者,那么人类的未来该会有多黑暗?

CMA

About CMA

为CUHK(SZ)而生的、有态度的校园媒体人。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