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西元 2015 年 1 月 1 日零点二十九分,鄙人准备用自己浅薄的经济学知识结合自己的一些观察来表达对深圳限牌的想法。
深圳,是北上广深中最后一个实行车辆限牌的城市,也是全国各大一线城市中实施这一政策的较晚的一个了。
深圳的车辆限牌的实行是毫无征兆的并且引起了民间的大片反对之声,原因在于之前深圳市长曾称深圳不会限牌,而且该政策的出台没有发出过信号、没有征求民众意见、没有缓冲时间…… 自然地,民众对此很难接受,社会各界对此也是议论纷纷。
尽管民间对于此举多是持反对态度,但是我对政府的此项举措是支持和同情兼有的。因为以鄙人之陋见,此项举措实属无奈之举。
去年,深圳的汽车保有量约为 290 万辆,而今年年末,已经是突破 310 万辆了。虽说数量级与北上广还是有一定差距,可增长速度惊人,更何况深圳全市的面积是远远比不上北上广的。因而,限购令的推出是迟早的事情。
可能,因为我们学了微观经济学,所以会认为限购会导致 DWL,对整个市场甚至社会造成损失;因而许多同学对限购是持不赞成的态度。
诚然,限购会导致消费者的支出增加(不是汽车售价增加,而是用于摇号的等待时间和竞标的价格),会造成生产者在深圳汽车市场的销量下滑。总之,限购对深圳汽车市场造成了损失。
虽然限购对深圳汽车市场造成了损失,但是我们不能这样轻易地得出限购也对深圳造成了损失的结论。举两个例子,当我坐地铁龙岗线的时候,大概在经过罗湖区时,我向下看,马路上拥堵得一塌糊涂;当我从通新岭站下车,发现街边道路极窄,且来往车辆极多,为此,公交车用了三十分钟才走完三公里的路程。这两个小碎片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深圳的交通状况,或许能为我的看法提供依据——目前深圳的交通拥堵是比较严重的,限购或许是一个能最快起效的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若是不采取限购,那么,车辆保有量的增长会越来越快,道路也会愈来愈拥挤,那么,开车人和乘车人花在路上的时间就会越多——很多都是无谓的等待或者车辆行驶速度的被迫放缓导致的时间延长;最终,这些被浪费的时间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极大的损失。或许,限购所减少的那些时间损失会比深圳汽车市场的 DWL 高吧。
至于政府为何之前没有放出风声,没有征求民众意见,且最终食言了。我想,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原因吧——国内某些一线城市在发布限购令之前走漏了消息,直接导致当年汽车销售量上升了几十万(短期内造成城市更加拥堵,没有产生其应有的效果)或者消息被某些利益集团得知并且用于获利等等。
基于以上原因,站在政府的角度,这样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政府是否对此也存在不足呢?答案是存在不足的。
首先,是不守信。这严重影响到了政府的公信力,也为以后政策的出台和推行埋下了隐患。
其次,是没有征求公众意见,没有让公众做好心理准备,没有做好政策的解释,抑或许没有走正常的法律或行政程序。显得有些简单粗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政府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建设上有不足。福田区应该算是深圳的 CBD 吧,但就是在福田区,多为双车道,鲜有三车道,甚至存在单行道;如此窄的道路,车怎能不堵?
以上都是鄙人的一些看法,自然地,会有不少残缺和谬误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对此进行一番讨论和交流。
Anonym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