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同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之內地同學所寫,亦歡迎其他同學閱讀並評價。
0
近況簡介
淺見上的大家大部分應該都是深圳分校的同學,不太瞭解本部的狀態,先在此介紹一下。本部的學生會分為幹事會、代表會、學生電台和電視台(感謝同學指正)。平時代表學生會行事的基本是幹事會,因此幹事會的競選也最為引人注目。每年,幹事會都會組織「傾莊」,就是聚集有意參與下一年選舉的同學,相互交流,討論很多議題。在此過程中,同學會從而組成競選團隊,即「莊」。成莊之後,再通過全民公投,決定競選團隊是否成為下一任幹事會。
由於近年來在香港進修的內地學生日漸增多,為了代表內地學生的意見,本部的內地學生組成了「香港中文大學內地本科生聯合會」(Mainland Undergraduate Association),簡稱 MUA。另外,國際生也組成了其自己的學生組織。而理應代表全校學生意見的學生會,反而沒有任何非本地的學生參與。
今年發生了什麼
學生會幹事會的選舉,往年的情況是,最後只會產生一支莊,投票率雖低,但總能通過(也許只是僥倖)。而今年,同學卻因為看法不一,組成了兩支莊。這兩支莊在各種社交平台上大量宣傳,引得全校關注。大家如果想看,請在 Facebook 上搜索「第四十六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幹事會 候選內閣」,還有兩支莊的網站 星火 、 煥然 。
而在社交平台上,大家的關注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 對食堂引入大型連鎖店的意見
- 校巴、的士等交通問題
- 香港本土化立場
(也許有些疏漏)
「是否有本土立場」是本地生最近一兩年非常關注的議題,也是引發這次內地同學關注的原因。其中備受爭議的就是出自二號候選莊「星火」的一篇文章——《 「對不起,我們聽不太懂廣東話,教授您能說普通話嗎?」 》。該文也許本意是想讓同學們反思上一任學生會的失職。但是因為其中關於普通話、內地生、簡體字的篇幅,不可避免地讓內地生感覺到敵意。
另外一支候選內閣「煥然」,雖然也標榜為本土莊,但相比而言不那麼「排外」。
內地生的意見
本來,內地生並不關注學生會的選舉。但是「星火」的文章《 對 》一出,立刻在朋友圈等社交網絡上引起波瀾,罵聲四起。有人在 Facebook 上駁斥這篇文章,而更多人則選擇在沒有本地生的微信上吐槽。
但是,這件事之後,內地同學並沒有轉向支持「煥然」,而是到處詢問,如何才能不交學生會費,還宣佈放棄自己的投票權。
思考和看法
也許是因為在內地長大,所以同學們意識不到自己的民主意味著什麼,選舉權意味著什麼。在古代,什麼事情都由皇帝決定。你的一切財物、你的孩子、你的命,都是皇帝家的財產。皇帝要你死,你就得死。但是出錯了,就是皇帝的問題,皇帝家的財產損失。你只需要安安穩穩地做皇帝讓你做的事,其他什麼都是浮雲。
而在民主體制中,不僅你是你自己的,連這個社群的管理權也是你的。在關鍵時刻作決定的使命,就不可避免的落到了個人的頭上。正因為我們不想事事分心,所以我們才要選出一群人,代替我們去管理日常的事務,代表我們行使我們的權力。那這時,如果這群人闖禍了,應該怪誰呢?責任當然不僅是這群人的,還有所有選出他們的人。
於是,很多同學就想逃脫這種責任——人天性大概就是享受權利而逃避責任的——想要試著脫離這個體系,作出「棄票」的選擇,用「我沒有參與,都是你們的錯」來自我安慰。殊不知,在踏入民主的體制的時候,我們獲得了很多選擇的權利,但是也失去了選擇逃避的權利(或許不能算失去)。無論你是選擇哪個候選者,乃至不選,你都必須負起選擇他們的後果。別人恭恭敬敬地把選票交到手中,卻漫不經心地丟棄,就不要怪別人沒有尊重你的意見。
在現在的情況下,棄票,是最為不負責任的選擇。經過那麼多年的選舉,我們都知道即使內地生都不投票,也能超過法定的投票率,不可能出現沒有下莊的情況。如果我們繼續棄票,則利用本地生的偏激情緒的「星火」就有可能成為代表我們的下一任幹事會,進而助長討好本地生,打壓內地生,擴大矛盾的勢頭。而且,內地生的利益可能進一步受損,對內地生的歧視可能逐漸公開化。你們想像一下,以後在飯堂吃飯,內地生都被迫給更多的錢;原本已經變為 3 年宿位保證進一步縮減為 1 年;所有普通話課程被取消…… 而如果這一切發生,那些棄票的同學,你們能承擔起這樣的後果嗎?
大學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應該學生是適應社會的過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日子並不是大學生活,只是藍翔技校。社會賦予的責任都不承擔,如何稱得上是合格的大學生。
最後提醒本部的同學,學生會選舉投票日是 2 月 3 日至 2 月 5 日、2 月 15 日至 2 月 19 日。請尊重你手上的一票,作出你自己的選擇。
Editor's Note:
本文亦衍生出以下兩篇討論與回應:
Anonym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