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从本我与独立思考

一位充满人生经验的长者告诉过我们,一个人的命运,既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到时代的行程。一个人要想顺利发展,那么就要同时考虑到时代的需求与个人的特征。

每个人选择CUHK(SZ)的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首先明白,这将是一条不同于985/211大学的道路。实事求是地说,CUHK(SZ)与985/211大学是互有优劣的,一上来就要求一所仅招生3届学生的大学全面超越952/211大学,是否有些太过急迫?如果换一个方面,假设我们是办校者,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斥着有着多年办校历史积淀的传统985/211大学的环境,这个时候应该怎样与这些985/211大学竞争呢?我想,一个聪明的答案至少有,差异化竞争:既然短期内难以在某些方面竞争,那么就从其他方面提升自己的吸引力—CUHK的品牌、全英文授课、国际化(同时很友善)的师资、深圳的城市区位优势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优势和劣势,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可能产生相同的效果:如果你足够努力,那么可以扩大优势缩小劣势;相反地,懒惰和堕落也可以扩大劣势缩小优势—北大清华每年也有成绩太差被退学的学生;所谓文凭和学位并不是万金油,而只是众多必需条件的一条,不可能指望仅凭一纸文凭混吃混喝一辈子,就像不能一辈子都谈高考分数。透过现象看本质,所谓分数、学位都只是一种证明,是对你能力的证明;反过来当你的能力“对不起”你的分数和学位的时候,恐怕人们也不会认可的你的分数和学位吧,毕竟人家要的本质是能力而不是你的学位和文凭。那么现在回到标题上:“顺从本我”、“独立思考”是降低风险、扩大胜算的重要条件,更是让自己的生活幸福的根本方式。那么如果一个学生不顺从本我,不独立思考,就一定会有大问题吗?我只能说这种人碰到大问题的几率会高得多,如果没碰到问题,也只能说明运气好,并不能说明其他什么。

顺从本我,如同字面意思,就是要遵从自己内心的需求、想法、喜好等等。顺从本我在专业选择的时候尤其重要。实话实说,学习就是枯燥的,就是不太让人舒服的,不然古人为何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又要占用大脑的记忆、又要用大脑进行高负荷思维活动,大脑怎么可能开心呢?人本身就有惰性。要克服学期的枯燥和自己本身的惰性,兴趣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样你才能不那么痛苦甚至快乐地学习。比如有些人很喜欢数学,数学就是很难的,这些人能够将学业继续下去也是因为自己对于数学有兴趣,才能把一个苦差事开心地完成。也许有人自认为自己意志力过人,可以学习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东西,但是要明白,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悲哀的,大学四年坚持下来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毕业之后如果从事相关的工作,那岂不是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坚持一辈子,这又需要多强的意志力?也许你想毕业之后转行做不相关的工作,正好反面印证了我的说法:专业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不要勉强自己,否则这是很悲哀的。举个例子,金融专业基本上是各个学校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侧面反映金融火爆的趋势。诚然金融专业是很好的专业,普遍的毕业工资也会相对高一些,但是如果自己不喜欢,就不要选。金融工作背后的压力是巨大的,这也是网上所谓“金融民工”说法的由来,仅仅为了金钱,承受巨大的压力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是非常值得权衡的事情。当然,如果你自己对金融行业有一定了解,同时又非常喜欢金融这个学科,那么欢迎报考金融专业。想要顺从本我,那么首先就要了解自己。我敢肯定的说,人一般都会高估了解自己的程度,尤其是青年阶段。学生报考专业的时候,其实对于专业的了解是严重不足的(基本上不会大于该专业第一门基础课10%的内容)。另外很多人其实也并不明确自己的喜好。所幸第一学年都是通用课程,大家有时间慢慢了解专业,同时也要了解自己。所谓顺从本我,本质上就是一个同时向内向外了解的过程,向内了解自己、向外了解世界,这样才能明白世界上哪些东西是自己真正喜欢的。比如,如果你真的非常了解自己,然后经过深思熟虑发现自己本质上合适另外一个学院的专业,既可以考虑转学院,也可以考虑多修该方向的课程。在这一点我只想总结一句,那就是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力,所以遵从自己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独立思考,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重要标志。在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在独立思考,其实根本就没有自己思考的成分,只是自己无意识地被人“洗脑”了。很多人都在无意识地“洗脑”别人、乃至“洗脑”自己,这也正是独立思考的难点所在:我们处于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无时不刻地接受大量信息,正是这些大量的信息使得独立思考前所未有地困难。我们无时不刻都在受到他人思想的影响:社交网络、视频、音频、书籍、谈话等等,简略地说,只要你和另外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过思想的接触,你就在受到别人思想的影响,包括这篇文章,目的也在于使你们接受我的观点(我主观上并没有这样的意识,但是文章的本质功能就是传播作者观点)。但是受到别人思想的影响,本身并无对错,但是当你什么逻辑和原因都不管,完全听信某种观点,这就不是独立思考了。独立思考也有可能导致你和别人持有同样的观点,但是这和非独立思考的持有同样观点有着本质区别-我个人认为,独立思考的核心在于:我之所以接受你的观点/建议,是因为我理解了你的观点/建议背后的逻辑与原因,并且我认为这个逻辑和原因对我是有用的。而典型的非独立思考的核心在于:我接受你的观点/建议,是因为你说了/很多人都在说这个。进入大学之后,会比高中提供多得多的选择,而面对选择,人是懒惰的,很容易从众(有意识或无意识,“众”既可能是同学教授、也可能是朋友父母),这种问题会涉及日后大学很多很多事情:选什么课?要不要参加什么暑期课程/交换项目?选择什么专业?考雅思还是托福?考GRE还是GMAT?申请授课型硕士、研究型硕士还是博士或者直接参加工作?是否要参加四六级考试?是否要参加ACCA等资格证明考试?面对如此繁多的选择,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做出最优选择。当然从众也可能不会有什么危害,但是这完全取决于你的运气,而独立思考可以将风险降至最低。同时,独立思考并不是教唆你一意孤行、完全忽视他人的意见,而是,用自己的标准和需求,有选择地吸取他人的意见中对自己有实质益处的部分观念。

做到了顺从本我、独立思考,同时你自己所做的事情与时代的潮流没有原则性冲突(这点也是很重要的,不过相对容易,正常人的智商应该可以做到),基本上可以说是做出了最完美最理性风险最低的决策,同时也基本上确保了自己的生活幸福程度,不会因为自己的选择让自己感到痛苦;如果严格做到了上述所说的,还发生了特别不理想的情况,那只能说自己实在尽力了无奈运气太差,实在是不能太过责怪自己。

最后谈一些适应的问题:一个是很多同学会认为全英文授课是否太过困难,其实对于专业课而言。大部分英语都是很简单的,稍微记一下专业术语就好,做到每周预习课本相关章节和教授分发的课件,基本上保障了你不会低于平均分(为什么这样就保证了不会低于平均分呢?因为其实严格做到每周上课之前预习课本和课件的人也不是多数人能做到的,但是也不能因此批判别人说不认真学习,只是大家各有各的学习方法罢了,每周预习这个方法比较稳妥)。第二个就是合理安排时间,并不是说上大学只有学习其他的都不做,相反地,其他活动都是非常鼓励的,合理安排时间,因为现在也没有人监察你是不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自己保持自控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就好。

很惭愧,谈了一点微小的观点,谢谢大家。

(注:本文原载于“港中大深圳家长”微信公众号。)

乔竹

About 乔竹

When the red moon hangs low, the line between man and beast is blurred.

guest
2 评论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Alan Chen
管理员
6 years ago

麦郎 庞
6 years ago

哇66ver66谈笑风生呀66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