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见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浅?
浅见曾经是一个公共空间。在这里,学生们可以指点江山,可以激扬文字,也可以粪土当年万户侯。然而现在它成了什么?
一大锅鸡汤。
其实更准确地说,是一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有些人(我敢说有不少浅见同行)一定会愤慨:“我发鸡汤不行吗?这不是一个自由的平台吗?你不喜欢看鸡汤就别看嘛。我写我的,你看你的,犯不着多管闲事!”
读者也会不爽:“我们就是爱看鸡汤文,你少在这装清高!”
好吧,请各位宽容我的自作清高,压住你们的腹诽,听听我的几句牢骚。
浅见是不是一个自由的平台?是。这一点大家都会同意。
浅见除了作为一个自由的平台,还有没有其他功能?有的人答是,有的人答否。我的回答是前者,鸡汤贩子们的回答是后者。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分歧。
我还记得浅见的宣传海报,上面写着:“浅见是一个平台。”但是我好像还记得,在这句话旁边,用同样大小的字体印着另一句话:“我们想要看到思想的交锋。”(原文大意如此)
只要是文章,都可以满足第一个期望;鸡汤文也是文章,但是鸡汤文显然与第二个期望背道而驰。
鸡汤贩子们说得不错,浅见是一个自由的平台,但也仅仅是一个自由的平台。
他们做到了。在他们手里,浅见变成了一锅鸡汤。
有人会问:你一直在说鸡汤鸡汤,能不能指名道姓说说看,什么是鸡汤?
好吧,那我就来说说什么是鸡汤。
举个例子:《单身一词,远比你所理解的更深刻》,就是一碗鸡汤。
原文作者写道:“如果单身的你仍然感到一个人的日子苦闷,请相信,感自心生,只是你对生活的态度不够成熟。多些结交三五密友,多来些思维的碰撞,多放开心思表达个人看法。”
废话。这不是明摆着吗?我如果单身,苦闷,又找不到女(男)朋友,除了找三五密友,找思维碰撞,再放开心思表达个人看法,还能干什么?
读者们在读之前心知肚明,他们并不想要你给的答案,他们早就知道答案。他们只不过想要找一个跟自己一样单身又苦闷的人,在欣赏作者的自我安慰时,顺便获得一点安慰。但是原文作者不要以为是你的文字安慰了他们——安慰单身读者们的,只是原文作者仍然单身这个事实而已。他们给你点赞,不是因为你的文章语言多么优美,思想多么深刻,而是因为你单身。
哦,有一句话说错了,不应该说读者们什么都没有学到。有一招他们还是学到了的。
这招就是写鸡汤——原文作者身体力行的“放开心思表达个人看法”。
两个月来,鸡汤文的数量爆发式增长。
我将这些鸡汤文分成三种类型:
一、换个角度型。该类型鸡汤的主要目的在于抚平读者内心的创伤,同时教导读者换位思考——“你以这种角度看你自己,你过得很不如意;但是如果换另一种角度看,你其实过得还行。”如此如此。总之,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相信地球人很快就会从贫穷奔向温饱,从温饱奔向小康,从小康奔向共产主义社会。详细内容见《一切都是“你以为”》。
二、春天来了型。该类型鸡汤主要用于抒发单身狗的寂寞,以及对才子佳人的渴望;或者只是一篇供作者和单身狗们细细意淫的俗不可耐的言情小说。哦,也有可能是一个单身狗对一群单身狗的谆谆教诲——“要相信爱情的力量!要相信缘分的力量!要信春哥!”详细内容见《人心惶惶》《101夜》《是什么在你的放荡不羁的青春里呼啸》。
三、你得奋斗型。作者有感于自己生活的不如意,决心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当然,在改变之前还要给自己写个传,立个牌坊,顺便拉上一群好队友,共同抒发自己的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之情,最后在刷评论和刷点赞数中功德圆满。详细内容见《Attitude is everything》。
好吧,以上这些就是鸡汤。鸡汤的特点大致如下:
没有思想,没有内涵;只有作者琐碎的个人生活体验,还有他(她)的一些小感动,小感伤,以及小彻小悟。
鸡汤从来不会教给你新东西,它只是把人人都懂的道理用作者的方式重新包装一遍,再返还给你。
不过,这些道理里面,没有一条刺痛你的神经,没有一条会把你从沉睡中打醒,它们只告诉你,你这样睡觉肯定会做噩梦,要换个姿势睡。
鸡汤让你知道生活再黑暗,也有人在过跟你一样黑暗的生活,于是你就觉得生活不黑暗了,于是你原地满血复活。可惜,药效只有三分钟。三分钟过后,又变得昏昏沉沉。
说了这么多,有人肯定会问:那你要看什么样的文章?
我也不知道我要看什么样的文章。但是我能确定:我不想要“这样”的文章。对于我来说,打点好自己的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你还要我关注你的那点鸡毛蒜皮,不好意思,我做不到。
如果浅见同行们能够耐得住一点寂寞,吃得了一点苦头,捱过自己的一点不如意,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所谓大彻大悟什么都不是——他们只是发现:这就是生活而已。
生活本该如此:有得意也有失意,有高兴也有悲伤,有甜蜜也有苦涩,随它去吧。
但是,如果你发现,你有一些感悟超乎个人生活经验之上——也就是说,你写文章时不用扯到自己或者周围人的私生活,那么恭喜你:你不仅是一个在生活的人,你还是一个思想者。
编辑:以上为与本文息息相关的系列文章,特提供索引。
语言犀利,适合开专栏
作者说的特别好。至于一些名家写的或是一些被选入课本的有关于生活回忆,感慨,鼓励人们积极向前之类的无非都是鸡汤。没什么思想深度,大家都可一笑置之。
资词
语言犀利,然而逻辑不通。
作者很明确地表达了对现在浅见到处都是鸡汤文的不满,并指出鸡汤文的缺憾。但很明显说服力不足。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叫作者眼中的“鸡汤文”。鸡汤文,应该是归类到散文,随笔,杂感一类中,是作者通过文章表达一种情感或道理的常见形式。因为常常是第一视角,场景或感情,对话皆有原型,所以是文学作品中相对比较容易写的一种。浅见的文者大多都是大学生,无论出于是笔力,或是时间紧迫的关系,选择这一类题材都是较好的选择。
第二,浅见的平台建设更加契合于杂感,无论是副标题,图片,或是音乐,都助于作者更加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至于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文章,想要产生作者与读者的思想互动,读者必须花很长时间去写评论(尤其是长篇的评论,就像我现在一样,大晚上熬夜写评论)。作者也需要写评论来回应,实际上,效率并不高。
第三,关于写作目的。作者的写作目的大多都是希望传达某种情感或道理(尤其是浅见这种平台,作者基本难以获利)。也就是说,读者并不是首要目的。写文章,没有利益,那么动力(大多情况下)只能来源于情感。杂感的情感无需多言,议论类的情感就是“我很想告诉你道理其实是。。。。。”的。作家大多都是感性的人,常常写文章的更不用多说,生活中遇到前一种写作冲动的情况更多,所以写的文章大多偏向感性是无可厚非的。
第四,杂感并不算好看。可以说杂感因为是作者本人经历,源自现实生活,一般都并不精彩。小说可能更能表现然而小说太难写了。所以在无法取得共鸣的人眼里,杂感会很无聊。然而读者与作者间没有利益关系,完全是无偿的。作者没有义务去回应读者的需求。
第五,关于鸡汤文。心灵鸡汤曾一度畅销世界并不是没有它的道理,其中的文章传递的正能量也不知道改变了多少人的生活态度。心灵鸡汤慢慢被厌恶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泛滥导致的反感。心灵鸡汤很多文章实际上是很优秀的。
第六,关于作者文章的错误之处(个人观点)。
1.杂感并不能笼统地归类为鸡汤文,杂感与心灵鸡汤之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2.“只要是文章,都可以满足第一个期望;鸡汤文也是文章,但是鸡汤文显然与第二个期望背道而驰。”,杂感也是有思想的。
3.“浅见除了作为一个自由的平台,还有没有其他功能?有的人答是,有的人答否。我的回答是前者,鸡汤贩子们的回答是后者。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分歧。”鸡汤贩子的观点是作者的主观臆测。
4.“生活本该如此:有得意也有失意,有高兴也有悲伤,有甜蜜也有苦涩,随它去吧。”这是杂感。
5.“但是,如果你发现,你有一些感悟超乎个人生活经验之上——也就是说,你写文章时不用扯到自己或者周围人的私生活,那么恭喜你:你不仅是一个在生活的人,你还是一个思想者。”知识源自于实践,是无法脱离生活的(尤其是你的周围),只不过杂感常常通过描写生活而抒发感悟。
6.“鸡汤从来不会教给你新东西,它只是把人人都懂的道理用作者的方式重新包装一遍,再返还给你。”“没有思想,没有内涵;只有作者琐碎的个人生活体验,还有他(她)的一些小感动,小感伤,以及小彻小悟。”对杂感的评价过于片面,一些道理并不是人人都懂的。
7.“鸡汤从来不会教给你新东西,它只是把人人都懂的道理用作者的方式重新包装一遍,再返还给你。不过,这些道理里面,没有一条刺痛你的神经,没有一条会把你从沉睡中打醒,它们只告诉你,你这样睡觉肯定会做噩梦,要换个姿势睡。”主观评判,你不哭不代表别人不哭。无法证明评判具有普遍性,能从中学习到东西的人还是有的。
最后,浅见是一个自由的平台。既起名浅见,就是希望大家无论思想的深浅,都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无需承受太大的压力。杂感遍地是存在其客观原因的,不为主观而转移。作者可以不认同他人的想法。然而,因为不喜欢别人的文章就发文抵制。甚至用缺乏敬意的语气片面随便地定位评价他人的文章(你能确定你真的能完全明晓文章的感情?)。要知道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孩子啊。这种做法实在不能苟同。甚至丢失了一个作家应有的本分。
作为一名作者,遭遇这种事情会很心寒。
当一个平台发布作品会遭受舆论压力时,这个平台就离死不远了。
你以为天天都有人有那么多时间搞辩论吗?
作为一名刚刚入驻浅见的作者,我很失望。
你的做法不仅不会让浅见改变,只会毁了浅见
看到浅见出了app后特别喜欢,于是决定入驻。因为学习繁忙,只抽空写了一篇杂感“致那些妄图毁灭自己的人”,然而也写了两三个小时。这篇文章的最后我表达了自己发表这篇文章“或引来像他那般傲慢的人的嘲笑”的感受,说的就是你这种情况。无法引发共鸣,或觉得我的道理太“浅”,而嘲笑,我早已预料到。然而我还是发表了这篇文章,因为希望着哪怕100个人中有99个人都在嘲笑,只要有1个人能有所收获就够了。
鸡肋扔了可惜,又食之无味,只有煮汤。这碗汤放在这儿总有饥肠辘辘的人喝。你喜欢吃肉咱不反对,我也喜欢,你不喜欢喝汤就不要浪费,毕竟精华也许都在汤里。何谓鸡汤里的精华?就是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知道的我们周围有我们应该想法的人,我们不会感到孤独。笔者这篇不深的牢骚文一起到了一个作用,思想交锋,就像以下那么多的评论??
一个发声平台最终会有它的价值观,成型的价值观最终会让另一些人离开